主编:杜彦良
常务副主编:李术才
主办:山东大学
|
|
|
|
|
“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专刊征文通知 |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之首。滇中引水工程施工建筑物总长755 km,输水线路全长664 km,包含隧洞612 km,跨越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六个州(市)的35个县(市、区),受益国土面积达3.69万km2,惠及人口1112万,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滇中引水工程跨越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南盘江四大水系,穿越滇西北横断山脉、中山地貌区及滇中、滇东南盆地山原区,区域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极端复杂,具有“三高”(最大地应力高达46 MPa、最大水压力高达约10 MPa、地震烈度达7~8度)、“两活跃”(地下水环境活跃、地质构造活跃)的典型特征,堪称地下工程“地质博物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庞大的建设规模,使滇中引水工程具备了隧洞输水洞线世界最长、地下泵房世界最大、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直径世界引调水工程最大、提水泵站单机离心泵容量世界最大、提水泵站总装机容量世界最大、地质条件世界引调水工程中最复杂六项世界之最,建设中面临着泵站设计难、深埋隧洞施工难、地下水处理难、破碎断层穿越难、软岩大变形应对难、应对地震防护难、岩爆危害处理难、有毒有害气体排除难、地热危害治理难十项技术难题。
为及时总结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突破工程重难点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全方位展现滇中引水工程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成效,《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将以“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为主题组织出版一期专刊。现面向行业征集相关论文,稿件一经录用,正刊集中发表。
一、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一)滇中引水工程勘探难点与关键技术;
(二)滇中引水工程沿线地质构造特征与水文地质分析;
(三)滇中引水工程隧洞支护体系创新与设计理论;
(四)超长深埋隧洞地应力特性与监测分析技术;
(五)高地应力隧洞岩爆灾害发生机理、风险评价与监测预警;
(六)重大突水突泥灾害形成机理、监测预警与灾害防控;
(七)隧洞围岩垮塌灾害发生机理、监测预警与灾害防控;
(八)滇中软岩大变形机理、评价方法及灾害防控;
(九)滇中引水工程材料与施工关键技术;
(十)滇中引水工程施工设备与装备;
(十一)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响应与保护。
二、专刊特邀组稿专家
李利平,教授,山东大学
杨 磊,教授,山东大学
聂利超,教授,山东大学
张传庆,研究员,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
黄书岭,研究员,长江科学院
吴勇信,教授,河海大学
张延杰,高级工程师,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
三、投稿要求
所有稿件均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请勿一稿多投。投稿须知、写作指导和论文模板(排版格式)见本刊官网http://tunnel.sdujournals.com/→“作者中心”。
四、投稿方式
(一)请将稿件以及作者的姓名、单位、电话和邮箱通过邮件形式发送至邮箱:tunnel@sdu.edu.cn。投稿邮件标题:“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专刊投稿”。审稿专家将于7个工作日内对来稿进行初审,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回复作者是否通过初审。
(二)我刊目前全部实行网络系统投稿,不接受纸稿和电子邮箱投稿。初审通过后,作者投稿请登陆:http://tunnel.sdujournals.com/→“作者中心”→“在线投稿”先注册个人信息,再根据提示进行操作,上传稿件等。投稿时备注“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专刊,进入期刊盲审阶段。
(三)作者署名应征得所有作者同意。作者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履行与所在单位和前工作单位关于职务成果和保密的义务,不得侵犯任何个人或单位的合法权益。
(四)本次专刊录用的论文将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正刊发表。
五、投稿、发表时间
截稿时间:2023年7月
计划刊出时间:2023年9月
六、联系方式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编辑部
联系人:宋艳
电话:0531-88366508
网址:tunnel.sdujournals.com
邮箱:tunnel@sdu.edu.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座741室
微信公众号:
|
|
|
发布日期: 2023-03-02
浏览:
9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