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杜彦良 
常务副主编:李术才 
   主办:山东大学
  在线办公  
    » 在线投稿/查稿
    » 著作权转让合同
    » 论文模板
    » 投稿推荐信
    » 作者贡献声明表
    » 利益冲突声明表
  文章检索  
  在线期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文章
    » 过刊浏览
    » 下载排行
    » 浏览排行
  欢迎扫码关注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当期文章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2024年, 第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12-20 上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特大跨连续变断面隧道双导洞超前-中柱反向扩挖的施工力学行为
王圣涛, 陈鹏涛, 刘爱武, 孙文昊, 张俊儒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4): 1-11.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4.01
摘要 ( 30 )     PDF (12883KB) ( 13 )  
以青岛市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正线与匝道并线超大跨连续变截面段为工程依托,在保证浅埋超大跨连续变断面隧道的开挖施工稳定性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在限定条件下渐变大断面隧道双导洞超前-中柱反向扩挖的施工方法,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原设计的开挖分部的基础上,采用双导洞超前-中柱反向扩挖的施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且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在允许范围之内,隧道结构安全稳定。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中导洞反向扩挖会导致仰拱隆起迅速增大,隧道边墙位置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尤其是在大跨段,在横向扩挖过程中,下台阶的扩挖会使扩挖临时支撑门架受力快速增大,钢梁衔接位置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现场进行横向扩挖施工时,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稳定值均约为9 mm,初支与围岩接触压力最大约为70 kPa,经验算衬砌最大轴向应力为0.354 MPa,围岩变形及支护受力均满足规范要求。双导洞超前-中柱反向扩挖施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进口浅埋超大跨渐变断面段。
沉管基槽开挖诱发临岸结构变形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
刘力英, 欧振锋, 杨春山, 段尚磊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4): 12-19.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4.02
摘要 ( 19 )     PDF (6838KB) ( 3 )  
为揭示沉管基槽开挖卸荷作用下临岸结构变形特征,以广州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及进行现场监测对基槽开挖过程中临岸厂房与加强护岸变形规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槽边坡坡面土体整体往基槽方向移动,沿基槽方向最大位移为23.65 mm,出现在边坡中间部位变坡点处;基槽开挖诱发厂房整体往河床方向倾斜,厂房位移随基槽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数值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实测厂房最大沉降为5.66 mm,数值计算厂房垂直堤岸方向最大位移为8.13 mm,相邻柱基间沉降差与柱距之比最大值为0.264‰,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厂房运营安全;加强护岸变形以垂直堤岸方向为主,呈两端小中间大分布,最大为7.98 mm;坡顶设置钢板桩和基础注浆均可有效降低厂房结构变形,其中沉降降低效果显著,相比于未采取措施,同时设置钢板桩和注浆加固可降低厂房结构沉降约25%。
交通噪声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在面波勘探中的应用
宋长青, 方晓正, 谢继安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4): 20-26.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4.03
摘要 ( 17 )     PDF (11097KB) ( 1 )  
交通噪声面波勘探在城市浅地表勘探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频散信息成像质量较差。为了解决面波在城市浅地表勘探中的应用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交通噪声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信噪比数据筛选及相位加权叠加进行质量控制,有效提高了交通噪声面波频散成像信噪比及分辨率,拾取了更高精度的频散信息,应用本研究提出的交通噪声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在广州凰岗电力隧道实测数据中进行验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研究方法为交通噪声面波勘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有利于推广交通噪声在面波勘探中的应用。
临山条件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抗浮控制技术
孙超, 张光伟, 答武强, 余祖峰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4): 27-37.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4.04
摘要 ( 29 )     PDF (20870KB) ( 7 )  
为解决临山条件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抗浮问题,以深圳市某快速化改造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临山条件下大直径盾构隧道三维模型,得到浅覆土偏压条件下盾构隧道变形受力特点。结合类似项目施工抗浮经验,提出箱型加固方案、堆载方案、预应力锚索-抗浮压板方案和抗拔桩-大管棚-抗浮压板方案,控制盾构隧道上浮。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管片由偏压覆土至浅覆土演变过程中,隧道竖向变形大于水平变形,竖向变形左右不对称;在受力性能上,管片环弯矩、轴力整体呈哑铃型,内力形状由哑铃型逐渐向左右对称的趋势转变。不同抗浮措施条件下,从塑性区分布区间及规模上看,堆载条件下塑性区发展范围最小,预应力锚索-抗浮压板次之;在控制隧道变形上,采用堆载方案明显优于预应力锚索-抗浮压板方案、抗拔桩-大管棚-抗浮压板方案,采用箱型加固方案对控制变形控制效果最差。推荐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浮压板抗浮方案。
超深竖井服务隧道多断面施工物流组织优化
刘建兵, 杨志勇, 饶李, 王树英, 方克军, 王卓, 杨泽斌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4): 38-49.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4.05
摘要 ( 22 )     PDF (13553KB) ( 4 )  
以高黎贡山超深竖井服务隧道多断面开挖施工为工程背景,结合SUMO微观交通数值仿真软件模拟结果,对井底车场、井下物流组织以及竖井垂直运输系统开展优化研究。研究表明:井底采用无轨运输替代有轨运输,使竖井出渣能力提高至1 000 m3/d,增幅达25%,井底车场布局、断面尺寸及洞室配置优化后,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并降低成本;基于井下物流组织数值仿真结果,渣土运输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最大设计速度的74%;当掌子面至井底车场距离增至500 m并增设横通道时,虽未出现交通冲突点,但车辆车距过近,存在堵车风险。针对竖井垂直运输系统,实施主、副井改绞换装,并对提升系统进行选型与安全验算,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甘青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分析及岩爆预测
李启弟, 梁庆国, 周仁, 杨家伟, 蔡遵乐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4): 50-60.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4.06
摘要 ( 21 )     PDF (8453KB) ( 8 )  
为探明西成铁路甘青隧道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并准确预测岩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基于隧道工程区实测地应力数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试验研究成果等,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软件进行反演分析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分析隧道开挖卸荷后的应力重分布和局部应力集中情况,并结合修正的“谷-陶岩爆判据”对隧道高地应力区段可能发生岩爆的具体部位及其强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甘青隧道处于地质构造复杂、应力高度集中以及大埋深的高地应力环境,燕山期闪长岩和三叠系板岩岩体坚硬、完整性良好,存在岩爆风险;甘青隧道工程区最大主应力为2.3~25.2 MPa,最小主应力为1.0~15.8 MPa,三向主应力在埋深小于300 m时关系为SH>Sh>SV(SH为大主应力,Sh为小主应力,SV为垂直主应力),在埋深为300~700 m时关系为SH>SV>Sh,且地应力特征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甘青隧道整体呈现弱-中等岩爆状态,甘青隧道DK394+700—DK398+500具备发生高岩爆活动的条件,DK384+500—DK394+700、DK398+500—402+200具备发生中等岩爆活动的条件。
下穿码头危化品堆场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抗爆性能评估方法
赵泽乾, 朱旻, 包小华, 杨春山, 陈湘生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4): 61-71.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4.07
摘要 ( 16 )  
为评估地面爆炸荷载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抗冲击性能,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建立地面爆炸荷载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比较不同炸药当量、埋深、偏心距离下盾构隧道的影响,根据最大变形和螺栓屈服数量建立隧道性能指标,将隧道按照爆炸后的损伤程度划为四个安全等级,确定地面爆炸荷载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影响分区,可为下穿危险品堆场区域的盾构隧道选址和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设计关键技术
钟建敏, 张亮亮, 何应道, 罗驰恒, 熊逸凡, 王超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4): 72-80.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4.08
摘要 ( 23 )     PDF (21141KB) ( 8 )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山东省迫切需要建设跨黄通道,解决公铁合建及其安全保障等难题。通过工程类比、模型与数值试验方法,结合周边环境保护和水文地质特点,对济南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工程设计关键技术以及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协同疏散技术与综合通风体系,实现了盾构隧道断面集约化设计;采用“管片+非封闭内衬”计算模型、管片环间抗剪结构以及一体化防水的设计方法,提高了盾构隧道整体刚度与承载性能;计算了防淹门的可用关闭时间,为隧道防淹体系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内部结构预制装配化设计,控制了隧道断面直径,加快了施工速度。经现场监测验证,建设风险安全可控,总体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某地下水封洞库竖直水幕试验分析与水幕系统有效性
魏松源, 李涵硕, 彭振华, 王者超, 李崴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4): 81-89.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4.09
摘要 ( 18 )     PDF (7908KB) ( 1 )  
依托某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项目,基于现场单孔注水-回落试验数据和水幕连通性测试数据,获得竖直水幕孔岩体渗透性和水幕孔间的连通性,提出基于竖直水幕试验的洞库密封性判断方法,确定竖直水幕孔有效性和洞库密封性,提出竖直水幕系统有效性分析方法,为后续开展竖直水幕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使水幕系统设计合理,保障洞库水封性。
基于ConDenseNet架构煤岩破坏识别模型及其优化研究
高贤成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4): 90-98.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4.10
摘要 ( 19 )     PDF (8521KB) ( 1 )  
为深入了解煤岩的变形和破裂过程,建立基于声发射前兆信息的判别模型进行煤岩破坏的监测和预警。通过构建整合声发射时空特征的轻量级三维卷积煤岩破坏识别模型,研究煤岩不同破坏阶段识别模型的预测效果,并验证模型的泛化能力。在识别煤岩损伤危险阶段的验证样本中,煤岩破坏识别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9.39%,高风险样本的召回率超99.2%,表明三维卷积模型能有效捕捉煤岩破坏声发射波形的时空耦合信息。ConDenseNet-SE模型通过知识蒸馏优化进一步降低模型过拟合程度并获得性能和准确率兼备的煤岩破坏识别模型,验证了优化后的ConDenseNet-SE模型在识别煤岩破坏及破坏预警方面的优越性。
基于ConDenseNet架构煤岩破坏识别模型及其优化研究
高贤成
录用日期:2024-12-16
某地下水封洞库竖直水幕试验分析与水幕系统有效性研究
魏松源, 李涵硕, 彭振华, 王者超, 李崴
录用日期:2024-12-16
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设计关键技术
钟建敏, 张亮亮, 何应道, 罗驰恒, 熊逸凡, 王超
录用日期:2024-12-11
沉管基槽开挖诱发临岸结构变形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
刘力英, 欧振锋, 杨春山, 段尚磊
录用日期:2024-11-15
临山条件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抗浮控制技术
孙超, 张光伟, 答武强, 余祖峰
录用日期:2024-10-28
甘青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分析及岩爆预测
李启弟, 梁庆国, 周仁, 杨家伟, 蔡遵乐
录用日期:2024-09-12
地下水封洞库“三大高程”的确定方法研究
荆少东, 杜亦农
录用日期:2024-08-20
交通噪声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在面波勘探中的应用
宋长青, 方晓正, 谢继安
录用日期:2024-08-19
装配式隧道接头冲击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周雨竹, 彭子茂, 全珈颖, 秦茂豇, 黄震
录用日期:2024-08-13
通透肋式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及敏感性分析
张旭, 王红港, 王文千
录用日期:2024-08-13
更多>>
2024
Vol.6
No.3 
2024-09-20
pp.1-102
No.2
2024-06-20
pp.1-112
No.1
2024-03-20
pp.1-104
2023
Vol.5
No.4 
2023-12-20
pp.1-92
No.3
2023-09-20
pp.1-92
No.2
2023-06-20
pp.1-98
No.1
2023-03-20
pp.1-106
2022
Vol.4
No.4 
2022-12-20
pp.1-106
No.3
2022-09-20
pp.1-114
No.2
2022-06-20
pp.1-106
No.1
2022-01-20
pp.1-102
2021
Vol.3
No.4 
2021-12-20
pp.1-94
No.3
2021-09-10
pp.1-118
No.2
2021-06-20
pp.1-96
No.1
2021-03-20
pp.1-98
2020
Vol.2
No.4 
2020-12-20
pp.1-94
No.3
2020-09-20
pp.1-106
No.2
2020-06-20
pp.1-96
No.1
2020-03-20
pp.1-110
2019
Vol.1
No.4 
2019-12-20
pp.1-108
No.3
2019-09-20
pp.1-122
No.2
2019-06-20
pp.1-130
No.1
2019-01-20
pp.1-126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1. 水工引水隧洞施工涌水量预测方法对比 收藏
周彩贵, 李景, 梁庆国, 陈克霖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1): 32-44.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1.04
摘要   PDF (2645KB)  
针对隧洞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突涌水灾害,通过统计引水隧洞突涌水案例,分析隧洞突涌水的内在规律;分别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Elman神经网络和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隧洞施工涌水量预测,并与隧洞施工实际的涌水量进行对比验证,得到预测隧洞涌水量最优方法。结果表明:突涌水事故更易在浅埋隧洞(道)、长隧道、特长隧道中发生,且易发生在断层、岩溶和可溶岩等地层。对比3种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与隧洞施工期的涌水量,LSTM模型预测涌水量精度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近场动力学理论的岩石双孔爆破动态断裂行为数值模拟 收藏
孙港, 王军祥, 孟祥竹, 郭连军, 孙杰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2): 42-58.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2.04
摘要   PDF (17421KB)  
采用一种新型的无网格化方法——近场动力学理论,在微观弹脆性本构模型(prototype microelastic brittle, PMB)基础上,引入可反映长程力作用强度随物质点间距变化的核函数,通过Fortran语言编写高地应力状态下岩石双孔爆破的数值求解程序,研究不同炮孔间距、不同地应力状态和不同侧压力系数下岩石双孔爆破动态破坏过程,获得岩石双孔爆破时裂纹萌发、扩展、贯通的全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炮孔间距从100 mm增加至200 mm,开裂区面积由306.59 cm2增大至449.07 cm2,但当炮孔间距增加至200 mm时,双孔之间产生的裂纹不能连接贯通;在静水地应力水平下,随着地应力的增加,裂纹扩展时间减少,损伤起始时间滞后,损伤面积由123.24 cm2减小至32.96 cm2,主裂纹扩展长度由87.73 mm减小至14.42 mm;非静水地应力水平下,爆生裂纹扩展倾向于最大主应力方向,随着侧压力系数增加、损伤面积减小,裂纹扩展的方向性越明显。地应力对岩石爆破开裂起抑制作用,非静水地应力水平对裂纹的扩展具有导向作用。在实际爆破开挖中,选择合适的炮孔间距,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布置炮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爆破开挖面,提高破岩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Ventsim的地下水封洞库建造期通风方式优选 收藏
赵兴东, 窦翔, 李勇, 王立君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1): 8-17.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1.02
摘要   PDF (3621KB)  
针对某大型地下水封洞库施工期间通风方式选择问题,依托某大型地下水封洞库通风设计,在分别比较抽出式、压入式、混合式通风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按照各通风方式进行风量计算,分别确定大型地下水封洞库各阶段施工的通风方式;构建某大型地下水封洞库的通风Ventsim数值仿真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施工阶段下不同通风方式、风流在大型地下水封洞库的动态演化规律,并对各不同施工阶段下不同通风方式的通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优选不同施工阶段通风方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第一施工阶段最优的通风方式为压入式通风,第二施工阶段最优的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第三和第四施工阶段最优的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验证不同施工阶段各通风方式的风阻、风量和最佳风网效率,为大型地下水封洞库施工期的通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钻孔卸压防治岩爆机理的试验研究进展与展望 收藏
宫凤强, 何志超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2): 1-23.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2.01
摘要   PDF (32718KB)  
基于宏观(力学行为特征、破坏特征、能量演化)和微观(裂纹演化)视角综述预制钻孔和高应力实时钻孔在解析钻孔卸压防治岩爆灾害机理方面的试验研究进展,阐述钻孔卸压防治岩爆灾害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理论研究、试验分析证实钻孔卸压是解除深部围岩高应力、高能量的关键技术,为应用钻孔卸压防治岩爆方案制定优化提供参考。高应力实时钻孔试验方法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揭示钻孔卸压防治岩爆内在机理的新研究方法。根据岩爆诱发机理和当前多功能试验系统的技术条件,对解析钻孔卸压防治岩爆机理的试验研究提出6个发展方向:研发适配真三轴试验系统的高应力钻机试验设备;考虑扰动因素下的高应力实时钻孔卸压模拟试验;模拟深部隧洞(巷道)开挖后的实时钻孔卸压试验(“三维六面加载-单面卸载-实时钻孔卸压”试验);构建三维高应力实时钻孔卸压下围岩能量演化的解析模型;探究卸压钻孔的空间尺寸效应与围岩应力场及围岩内部能量耗散机制的关系;基于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大尺度高应力围岩的钻孔卸压防治岩爆的计算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复杂应力路径下波纹钢加固盾构隧道数值分析 收藏
魏纲, 徐天宝, 张治国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2): 24-32.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2.02
摘要   PDF (6844KB)  
为探究复杂应力路径下波纹钢加固盾构隧道受力变形规律的异同和加固效果,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构建三环错缝精细化模型,从管片加固前后收敛变形量、波纹钢应力、管片塑性变形等角度衡量波纹钢加固效果,对比分析堆载、卸载工况下波纹钢加固盾构隧道受力变形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复杂受荷环境下管片最大收敛变形部位分布不同,堆载以腰部收敛为主,卸载以顶底部竖向收敛为主;卸载下施作波纹钢加固效果优于堆载工况,最大加固效率可达70%;堆载与卸载工况下,不同板厚波纹钢加固管片的收敛变形、波纹钢应力发展规律类似且均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波纹钢能有效延缓混凝土塑性发展态势,但对于卸载工况下的环间错台抑制能力较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硐库的基本概念、设计理念与方法 收藏
孙冠华,朱开源,纪文栋,易琪,耿璇,于显杨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6 (1): 14-23.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1.02
摘要   PDF (7725KB)  
从工程角度归纳和总结压缩空气储能地下硐库的基本概念,解析硐库的基本结构,分析硐库在运营期间受到的主要荷载特征;在此基础上改进柔性密封结构的基本设计理念,建议在地下储气硐库的设计中采用可靠度设计方法,为压缩空气储能地下硐库的设计、运营和维护提供指导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盾构渣土改良的流动化回填土的工程性能研究 收藏
曾长女, 王子正, 曹硕倩, 任磊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4): 1-8.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4.01
摘要   PDF (4242KB)  
采用泡沫剂和活性氧化镁双掺对盾构渣土进行协同改良。通过流动性、泌水率及抗压强度系列试验得到不同泡沫剂和活性氧化镁掺量下的改良土流动度、泌水率以及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流动化回填土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与固化强度;通过调节泡沫剂和活性氧化镁掺量,可得到流动度为180~320 mm、泌水率小于5%、28 d强度为0.6~1.2 MPa的流动化回填土,适用于更广泛的工程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隧洞突水突泥次生灾害诱因与防治技术 收藏
郝俊锁, 刘俊峰, 刘浩, 赵明蕃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4): 81-92.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4.09
摘要   PDF (3198KB)  
为探究地下工程突水突泥次生灾害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法,通过总结2010年以来有关案例,总结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提出突水突泥次生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以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穿越FⅢ-71断层二次突水突泥为例,探明该地质段灾害成因,将次生灾害演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孕育阶段、潜存阶段和诱发阶段;提出改善外部环境的状态、阻断灾变演化路径、提高防突层承受能力的方法防止突水突泥再次发生,为隧洞突水突泥次生灾害处置提供经验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复杂应力环境中隧道大变形特征与形变控制 收藏
裴超, 肖勇, 朱智勇, 刘艳萍, 杨文波, 赵亮亮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2): 89-98.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2.08
摘要   PDF (15148KB)  
以丽香铁路中义隧道3#横洞工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变形监测分析不同断面形式下的平导与正洞大变形特征,研究发现存在片理的变质玄武岩隧道在极高地应力环境下挤压大变形特征明显,水平收敛为洞周收敛的主要变形。通过数值模拟验证隧道断面优化与支护补强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减小隧道断面曲率突变和使隧道断面对称能够减小隧道围岩变形量,增设锁脚锚杆与增大钢筋网强度均能有效控制隧道形变,共同作用下可控制超过65﹪的隧道围岩变形量,缩减大变形段围岩塑性区分布,对中义隧道的大变形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为复杂应力环境下铁路隧道施工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微震能量分形维数的围岩变形预警 收藏
毛浩宇, 徐奴文, 孙悦鹏, 周相, 丁新潮, 董林鹭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4): 9-20.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4.02
摘要   PDF (12677KB)  
依托金川水电站泄洪洞工程,引入微震监测技术实时在线监测围岩变形破坏,研究泄洪洞围岩微震事件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横纵波能量比ES/EP对金川水电站泄洪洞围岩破裂机制进行研究,将分形-岩石力学理论引入微震监测领域,分析微震在时间和空间上释放能量的分形维数演化规律。通过对分形维数的演化规律,现场勘察和常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分形维数与围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大变形之间的关系:在变形发生前岩体的微震能量分形维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会出现降维现象,这可以作为预警前兆信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盾构渣土改良的流动化回填土的工程性能研究 收藏
曾长女, 王子正, 曹硕倩, 任磊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4): 1-8.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4.01
摘要   PDF (4242KB)  
采用泡沫剂和活性氧化镁双掺对盾构渣土进行协同改良。通过流动性、泌水率及抗压强度系列试验得到不同泡沫剂和活性氧化镁掺量下的改良土流动度、泌水率以及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流动化回填土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与固化强度;通过调节泡沫剂和活性氧化镁掺量,可得到流动度为180~320 mm、泌水率小于5%、28 d强度为0.6~1.2 MPa的流动化回填土,适用于更广泛的工程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水工引水隧洞施工涌水量预测方法对比 收藏
周彩贵, 李景, 梁庆国, 陈克霖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1): 32-44.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1.04
摘要   PDF (2645KB)  
针对隧洞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突涌水灾害,通过统计引水隧洞突涌水案例,分析隧洞突涌水的内在规律;分别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Elman神经网络和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隧洞施工涌水量预测,并与隧洞施工实际的涌水量进行对比验证,得到预测隧洞涌水量最优方法。结果表明:突涌水事故更易在浅埋隧洞(道)、长隧道、特长隧道中发生,且易发生在断层、岩溶和可溶岩等地层。对比3种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与隧洞施工期的涌水量,LSTM模型预测涌水量精度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煤矿巷道储油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 收藏
韩桂武, 郭书太, 周锐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DOI:
4. 膨胀型防火涂料对装配式框架隧道耐火性影响 收藏
黄震, 叶张骞, 张嘉伟, 彭子茂, 严展硕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DOI:
5. 压气储能地下内衬洞室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进展 收藏
王者超, 李嘉祥, 郝薛将, 李明辉, 张武, 刘杰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DOI:
6. 锚索预应力损失与岩体蠕变耦合的理论分析 收藏
杨文东, 刘春天, 张祥, 陈晓鹏, 井文君, 张连震, 王柄淇, 秦昊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 5 (2): 33-41.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3.02.03
摘要   PDF (5871KB)  
基于流变力学和黏弹性力学,建立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与岩体蠕变耦合的理论模型。考虑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时的预应力损失效应的影响,推导稳定蠕变岩体和不稳定蠕变岩体的蠕变变形方程,得出锚索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锚索张拉完成的一段时间内,预应力损失较快;随后预应力损失速率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岩体蠕变变形也最终趋于稳定。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二者的曲线变化规律一致,验证了本研究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结合锦屏水电站锚索预应力变化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证明了本研究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的准确性,本研究模型比以往的耦合模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稳定蠕变岩体,也适用于非稳定蠕变岩体,对锚索锚固力的变化异常预警和边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营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煤矿巷道储油关键技术分析 收藏
韩桂武,郭书太,周锐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6 (1): 54-63.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1.06
摘要   PDF (2607KB)  
为深入理解煤矿巷道储油改建工程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文献综述和具体储油工程案例归纳总结出煤矿巷道建库的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情况:用于储油的废弃矿井选址需保证矿区地壳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巷道围岩岩石为坚硬岩或较坚硬岩,巷道围岩完整或较完整,围岩岩体透水性弱,有稳定地下水位;煤矿巷道围岩的渗透率离散性较大、局部或整体不满足围岩水压大于储库内油、气压之和时,需通过降低岩体的渗透性和流体动力遏制法进行改建,实现对储库巷道的包裹进而控制油品的泄漏;计算煤矿巷道储油能力时,需考虑巷道地质条件、水幕系统、储油库泵坑、水垫层及封堵断面等空间占用的修正系数,还应综合附近港口码头运输的油品供给量,最终确定煤矿巷道储油库的建设规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不同洞距下内衬式高压储气库热-力特性分析 收藏
阮泉泉, 张文, 张彬, 王其宽, 王汉勋, 时广升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DOI:
9.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硐库的基本概念、设计理念与方法 收藏
孙冠华,朱开源,纪文栋,易琪,耿璇,于显杨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 6 (1): 14-23.   DOI: 10.19952/j.cnki.2096-5052.2024.01.02
摘要   PDF (7725KB)  
从工程角度归纳和总结压缩空气储能地下硐库的基本概念,解析硐库的基本结构,分析硐库在运营期间受到的主要荷载特征;在此基础上改进柔性密封结构的基本设计理念,建议在地下储气硐库的设计中采用可靠度设计方法,为压缩空气储能地下硐库的设计、运营和维护提供指导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热环境演化与疏散安全研究综述 收藏
李炎锋, 苏枳赫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DOI:
  通知公告 More  
» 办公地点、电话变更通知
  2024-01-25
»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期刊9篇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高质量论文
  2023-11-06
» 第九届隧道“奥斯卡大奖”入围名单揭晓
  2023-09-20
» 2023年岩土工程相关学术会议指南
  2023-09-11
»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征稿细则
  2023-05-10
  会议信息 More  
» 第七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 (一号通知)
  2024-11-22
» 第四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知:会议宗旨与征文)
  2024-11-22
» 第一届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学术会议暨第一届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学术会议
  2024-11-22
» 第六届地铁建设新技术学术论坛暨沈阳地铁第二届盾构青年创新交流大会(二号通知)
  2024-11-22
» 第五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第2号通知)
  2024-11-22
» 第五届全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创新论坛(第3号通知)| 2024年11月23~25日 上海
  2024-11-12
» 力学前沿与工程科技论坛2024(二号通知)
  2024-11-07
» 首届全国深地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二号通知)
  2024-10-31
友情链接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大学
国家新闻出版署
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网站版权 ©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编辑部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733《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编辑部,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6735, E-mail:tunnel@sd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